茶球VS茶末,有什麼差別?
茶球與茶末單論價格來說,就差了好幾倍,但是味道真的有差那麼多嗎?今天就來好好的比較一下茶球與茶末以及一般市售茶包的差異吧。
▲外觀解說:左邊為茶球,整片完整的茶葉製作而成;右邊為茶末,不規則的茶葉碎片聚集而成。
茶末是從哪裡來的?
烏龍茶的製作過程是所有茶種中最繁瑣的,每一個步驟都必須很精準,但過程中還是會因為許多因素,而造成茶末的出現,在製茶師傅的眼裡,如何減少茶末的產生,是一項必要的功課,畢竟茶球與茶末價格得差距可是好幾倍啊!
茶末哪裡不好了?
在製作過程中,容易造成葉面磨損而產生茶末,而這些容易磨損的地方,同時也是容易產生苦澀物質的地方,所以茶末茶包喝起來相對於茶葉會比較苦澀些,香氣與茶湯也會較為不足,耐泡程度也較差。
常見的茶末茶包
想必大家去餐廳吃飯或是飯店房間都會看到免費拿取的茶包,喝起來總是很廉價,茶湯單薄,茶香不足,雖然那些茶包一樣都是從成品中損耗而來的茶末,但要供應給飯店或是餐廳的茶包,一定要有非常充足的茶葉才能應付得來。
換個角度思考,台灣的茶葉自產量就已經供不應求了,但茶末又是源自於茶葉成品約10%左右的損耗,那麼聰明的你應該很清楚,這些廉價茶包的真實身分吧,也因為這些商業行為的供給需求,讓台灣的普遍消費者認為茶包不是什麼好東西。
木木の小茶包就是好東西?
其實回歸到茶球與茶末本身,上面說到製茶師傅努力減少製茶時產生茶末,而普遍消費者對於茶末茶包的刻板印象是廉價又難喝,不過在木木製茶所的每一樣產品,都是呈現最棒的給所有消費者,就是算小茶包(茶末茶包)也不馬虎。
木木製茶所的小茶包一樣是源自於海拔2000公尺的自家茶園所生產的梨香茶,高山優良的生長環境,讓茶葉擁有高胺基酸(甘甜)與低茶多酚(苦澀)的優勢,彌補了茶末的缺點,再經過輕微烘焙的調教後,讓茶末中的苦澀物質再次降低,並且提升整體香氣,雖然耐泡程度還是比不上茶球,但是一個小茶包,已經足以讓你享受一整個午後時光了。
【木闆小提醒】
茶球中常會夾雜著少許的茶末,除了製作時的工藝損耗外,商品運送的過程中,也可能因為運輸或搬運而擠壓成末。其實每泡茶裡有少少茶末,不僅可以讓茶湯更會浸泡出茶味,也能讓香氣更出色!當然夾雜太多茶末也不好,一般介於5%左右都是能接受的範圍。
觀看更多文章..
推薦商品